未知人,焉知佛

作者:杭跃跃

  一日,一个学佛的朋友来访,看到家中墙壁所贴的“着陆功课”和“养气每日观察表”,不禁感叹,说:“你不觉得你现在的修行有些着相和执着吗?修行关键就是修心,把心照顾好就行了,心空一切皆空,万事万物都是因缘和合而成,何必执着在儒学的小乘境界!”

  我问:“何谓空?”

  朋友答:“佛法说:‘成住坏空’,这宇宙间的一切都不能永恒,最终都归为空,所以要看得破,放得下,心里面不要在意这、在意那,放空,一切随缘。”

  我问:“随什么缘?”

  朋友答:“随众生缘。”

  我问:“众生错,也随众生吗?”

  朋友答:“佛法说:‘一念觉,众生是佛;一念迷,佛是众生’,随喜众生,就是破我执和分别心,是成佛的关键,学佛的人哪还有对和错呢?”

  我问:“可这天地间毕竟有恒古不变的真理在,如果真理和众生的想法不一样,是随真理还是随众生呢?如果心真的空了,难道连真理也不要坚持了吗?”

  朋友不语。

  我又问:“为什么儒学是小乘?”

  朋友答:“儒学着重在行为上的修持和道德规劝,注重名节,着相,给人束缚感,没有自由,不能了脱生死,得大自在。”

  我说,我听到一个故事:

  有一个年青人学佛已有好些年,经典读了不少,也拜了一些名师,四处学习,自觉已悟佛道,一次偶然机会,来到一处很不起眼、偏僻的寺庙,觉得倒是个清净的好地方,遂住了些天。年轻人每日看着寺庙的和尚早晚课、挑水、劈柴、翻地、种菜和参禅打坐,对外来的客众讲些三纲五常和人伦之道,觉得有必要分享自己的学佛体验。

  一日,碰到住持,年轻人说:“我看你们还在小乘修行,每日重复那么多的功课和不必要的劳动,何时才有成就?修行就在修心,心里放下,放下执着就是阿罗汉,放下分别就是菩萨,放下妄念,就是佛,人人皆有佛性,六祖说成佛只在一念间,什么都不要想,时时归于心空,就是大乘修行,这样岂不更好和直接!”

  住持笑而问:“那你现在是人还是佛?”

  年轻人答:“是人。”

  “是人就去做人该做的事!”说完,住持离去。

  年轻人心想,不是大乘根性,说了也没用,看看有没有大乘根性的和尚度一度。遂用上随身带的笔记本电脑给寺庙的和尚上起课来。和尚们没见过电脑,也不知道外面新奇的事情,常常会被年轻人的高谈阔论所吸引,住持一时也没阻止。

  有和尚对电脑好奇,年轻人说:“学佛可不能不用现代化的工具,比如电脑,你想查什么经典以及各家对经典的解释,只要上网一搜就能看到,都快捷,学佛也要跟上时代的步伐,与时俱进。”然后向和尚普及起电脑知识和新颖的电脑词汇,什么:上网呀、病毒呀、防火墙呀……和尚们听得如坠雾里。

  某日,年轻人想去办事,就把电脑放在寺庙,轻装下山了。 到第三天回到寺庙,发现寺庙旁边的小柴房有被火烧过的痕迹,就问怎么了,人家告诉他那天晚上着火了,年轻人住的地方也着了火,还好抢救及时,年轻人的衣物都有拿出,没有受损。 年轻人暗自叹幸,在衣物中却没找到自己的电脑。问电脑去向?和尚答:“在你的房间里。”年轻人疑惑:“不是房间着火,衣物都拿出来了,为什么不把电脑拿出来?”和尚答:“你的电脑不是装有‘防火墙’吗?”年轻人一时被噎得说不出话来。

  住持在旁宛然一笑,对年轻人说:“你心空了没?”

  住持继续说:“你以自己的知见去解释经典甚深的名词和句,轻易对不同的教派以高低的判断,却不知经典是需要字字化为动词在身中验证才能得其真味,不同的教派尽管法门不同,却最终同指心性解脱。唉,你并没有实践和体会过修行的真滋味,对经典和真正的修行还是门外汉啊,就像你对和尚们解释电脑知识一样,他们没有用过电脑,没有实践和体会过,对电脑专业领域的词汇比如‘防火墙’也是门外汉啊!记住:大乘里有小乘的行仪,小乘里也有大乘的心法。”

  年轻人听到后惭愧地低下了头……

  朋友听到故事后,若有所思,我接着说:“我听过讲师说过,做人有人的伦常要守,做佛也有佛的伦常要守,佛世界对佛的要求要比我们现在的世界对我们的要求高得多,先把人做好了,才有资格申请做佛。佛的大自在不是外在什么约束都没有,也不是什么都无所谓,而是存心行事皆依从仁义礼智信五德,外在无论有无阻碍,内心皆自在,此为‘大自在’。所以,儒学切实为人之所需,深研儒学,可是入世、治世和出世三法皆具啊!” 我看着朋友,最后说:“《论语》里季路问孔子:‘敢问死?’孔子曰:‘未知生,焉知死?’我对人还未知,所以现在选择学儒,那么你呢……?”

声明:

       本文为黄庭禅学员练习中的体会分享,过往的心得并不能代表本人修行程度的高低。分享仅为与大家共勉,一同学习进步。

——来自电子报第一百一十八期
分享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