张庆祥讲师
这是一个真实的案例。一个10岁的小男孩,学习成绩在班级名列前茅,校外的数学竞赛、才艺等方面也得有名次。
这个小男孩有一次这样说道:“我爸妈不配有我这样聪明的儿子,我样样都行,他们却无能的很。我现在要快点努力,就可以早点离开这个无能的家庭了。”这令我们对现在的教育胆颤心惊。
1
如果你真正面对一个10岁的小孩,他还很稚嫩的,竟会对父母这样不屑。这反映出现在社会教育的一个事实,就是我们现在的教育一切都是以功利主义为导向。
谈到功利主义,那就是优胜劣败,那就会往才干、聪明、能力、领导力等方面去发展。小孩子成绩好,父母感到骄傲,然后父母花很多时间在亲戚朋友间炫耀这个小孩子,然后他就会一直往这个能力方面努力。于是,我们忽略了能力可以竞赛,但是德性没有竞赛。
德性好是不为人知的,德性是在内心里面的事情。有的时候做好事是在人前,有的时候在人后是丝毫不计较。宽阔的肚量,没办法用数据来衡量。所以就变成大家都忽略了为人处事的态度、待人处事的心量。我们就失去了这方面的进步空间。
父母拿出来跟人家炫耀的是什么东西?父母称赞你的是什么?话语言谈之间,就都是以才干能力为导向。
这个小孩会变成这样,父母当然是有责任,社会教育也有责任。那现在的教育都是从西洋来的,觉得西洋欧美之所以进步就是因为科技,就是因为能力是数学是英语是什么什么,跟这些德性毫无关系。于是,现在的教育只剩下能力导向。
这个孩子他到哪里他都会以优胜劣败为方向,只要是比他差的他都一脸不屑,只要是比他强的他都想尽办法要把他打倒,这个就已经展开了他战斗的一生。我们可以说从他10岁的这种思想,我们可以了解他未来内心安定幸福的日子可很少很少。
2
这让我想起现在我们的教育模式跟古人真的是大相径庭,是完全背道而驰。《论语》里面有说:“志于道,据于德,依于仁,游于艺。”
《论语》说学问的次第是这样,一个道、一个德摆在最前面,再来就是仁,仁就是爱护人的心,这个慈悲的心。一个人一定要有一种柔软的心待人处事,这个才能够交到真正的朋友。
然后“游于艺”,艺是技艺,就是英文数学,运动…这算技艺。“游于艺”就是我们刚好在这个行业发展,你的心态是什么?只不过是吃饭的家伙。这个技艺再高不就是为了赚钱养家活口。就算是国家很高级的科技,不也是为了养百姓嘛!所以对待技艺,是以一种轻松的心态。
但是心心念念不可改变的是什么,是道,是德。“志于道,据于德”,据是什么,抓住不要放。“依于仁”,不论你到哪里做什么,你都要有一个宽阔慈悲柔软的心。也就是我们小树苗教的“心中有他人”,为人设想的心。
我们要教给小孩子“游于艺”。像我们现在很多的技艺教育,很多东西确实都没有用,而且对增长品格也没多大帮助。如此来说有些东西是不用学。
但是那种将心比心、感恩的心、心里随时放着对你有恩情的人的心、对长者对父母的敬重的心,这个不能没有。
3
当小孩子做对了事情,比如说他帮助了一个人,或者他开导了一个人,或者往乐捐箱里捐零钱,就值得褒奖他。其它的第一名没什么,他第一名是父母生他养他,他才有这个能耐,把这个就当做是普通的事。这就让小孩的内心里面知道待人处事的心境,才是他人生的重点。
这就是父母应该教育孩子的一种态度,在关键点的时候该给他导引到哪一个方向。但也不能褒奖过度,因为过多的褒奖最害人。
褒奖或批评要看人的状态,比如身心有病的要宽怀容忍,身心有障碍的要褒奖,身心是正常水平的错就是错,身心是狂傲的人只有贬没有褒,这才不会适得其反。
——本文来源:《 幸福内心禅》第287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