园丁故事:“信”的故事——子仪见酋

  【原文】

  子仪诚信,免胄见酋。回纥罗拜,福备九畴。

  唐郭子仪,赏罚必信。回纥入寇,子仪使李光瓒说之。回纥曰:”郭公在此,可得见乎。”子仪将出,左右曰:“戎狄野心,不可信。”子仪曰:”虏众数十倍,今力不敌,吾将示以至诚。”乃免胄见其酋,回纥舍兵下拜,曰:”果吾父也。”

  先君谓汾阳王功盖天下,而主不疑。位极人臣,而众不疾。上尊为尚父,而不以宠辱为心。故身立三朝,执掌强兵。程鱼谗谤百端,上终不信。最难得者,回纥服其诚,承嗣拜其使。非至诚待人,焉能如此。

  【白话故事】

  郭子仪是唐代著名的政治家、军事家。他幼时受父亲影响很深,父亲仁爱守信的品德和良好的家风,深深地影响到他。郭子仪自幼刻苦读书,勤练武功,不仅品行宽厚、诚实守信,还练就了一身好武艺,后来考上了武举人。经过选拔,他最初担任了横塞军使,后因忠诚为国,人品出众,深受朝廷信任,担任过很多重要的军队官职。

  唐代宗永泰元年(公元七六五年),仆固怀恩引诱吐蕃、回纥、党项聚集三十万军队,入侵唐朝,掳掠泾州、邠州、凤翔,进犯醴泉(今陕西礼泉北)、奉天等地,百姓苦不堪言。代宗命令郭子仪率军一万驻守泾阳,等郭子仪到泾阳时,敌军已经围城。叛军兵力强大,是唐兵的数倍。 郭子仪下令严守不战。因为郭子仪过去同回纥有过交往,知道回讫与吐善内部颇有矛盾,于是命卫队长去见回纥。回纥酋长说:“仆固怀恩说大唐天子已驾崩,郭令公也已经去世,中国已无主,所以我们才跟从仆固怀恩帅兵前来。如今郭令公健在,请问大唐天子还在吗?如果令公活着,我们能见他一面吗?”卫队长回来将情况报告给了郭子仪,郭子仪立刻表态说: “如今我军兵力薄弱,众寡不敌,难以战胜。从前我和回纥颇有交情,不如我前去说服他们。”部下见郭子仪要出城见敌军首领,纷纷劝阻说:“戎狄之心,不可信,您此去必定凶多吉少,请您一定不要去。”郭子仪道:“敌军是我们的几十倍,如果敌人进攻,我们根本无法抵挡,我要用诚意感动他们。”部下见郭子仪心意坚决,只好说:“请选五百铁骑护卫您。”郭子仪说:“大唐与回纥曾是共患难的盟友,现在虽然回纥来犯,但我相信只要晓以大义,他们一定会信守盟约。我不能为了自己的安危,兴师动众,带过多的兵士护卫。我就是要以诚意感动对方,此时随从多了反而有害,会让对方会起疑心。”于是郭子仪只带了几十位骑兵,并且解除了甲胄,徐徐出城前往回纥兵营。

  回纥人见阵前有动静,马上进入戒备,让弓箭手持弓箭待命。最后远远看见郭令公竟然只带几十位随从策马而来,很是吃惊。哨兵急忙传呼:“郭令公来了!”郭子仪来到回纥酋长帐前,先让随从退下,自己单身下马进到帐中,来见回纥首领。一见面,郭子仪就真诚地说道:“诸位可安好?过去你们曾经不远万里,来帮助我们平定叛贼,收复了长安、洛阳,我们曾一起共患难,怎么如今把这样的交情给忘了?现在你们却抛弃旧友,帮助一个背主弃亲的叛臣,实在是违反天理啊。”回纥酋长听后,让部下放下兵器,拜见道:“我们要把您当我们的父辈一样尊敬啊。”于是,郭子仪就与他们开怀对饮,盟誓今后仍然要友好相待。郭子仪继续劝说回纥酋长道:“吐蕃本是与大唐和亲的国家,无端侵略,这简直是恩将仇报的不齿行为。如今吐蕃的领地上马牛布满几百里地,回纥诸位如果趁此机会,反戈攻击并惩治吐蕃,今后就可以代替吐蕃收获上天的恩赐,你们千万不能失去这样的良机啊。况且这样你们还能继续和大唐保持友好,是得天理、顺民心的事情。”回纥人最终听了郭子仪的劝告,反戈对抗吐蕃。吐蕃军队上下毫无准备,最终兵败逃走。郭子仪与回纥合兵追逐,打了两场大胜仗。

  郭子仪在两军对垒的危及关头,不顾个人安危,忠实守信,晓以大义,最终大胆机智,不战而屈人之兵,化解了一场敌众我寡、战则必败的军事危局,成为千古流芳的美谈。

  郭子仪一生为唐玄宗、唐肃宗和唐代宗三朝全心效力。先帝因其功高盖世,而封他为汾阳王,他的忠信赤城深得先皇信任,而不会有半点疑心。他历任高官,却因品行端方,而受到众人拥戴。晚年被皇上尊为尚父,却丝毫不为宠辱所动。正因为他一贯守信忠义,所以得以身立三朝,并执掌强兵。虽然期间也有不少小人进谗言诽谤他,但是都没被皇上取信。最难得的是,回纥感佩他的诚意,听他的忠告继续信守与唐朝的盟约。若非至诚待人,怎么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呢?

  (改编自蔡振绅先生编著的《德育课本》第二册信篇《子仪见酋》)

——来自电子报第二百九十四期

分享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