编者按: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,在头脑和心灵之间,在知道和做到之间……这一咫尺–远过天涯!这篇故事的主角,用三年的亲身体验,引出张讲师的“七字真言”。用好这七个字,天涯近在咫尺。
故事是从三年前开始的……
情境中的男主角–文榆,从医学院毕业时,连拿了六个奖,同时具有中、西医执照的一位年轻医生。
曾经,医院主任对着其他住院医师的面说“你们全部加起来,都没有他一个人厉害!”如此优秀的医生,在三年前……生活感觉什么都有了,应该是幸福的……但觉得人生似乎少了些什么,心灵总有点空虚。于是,他找到了黄庭禅,也上了中岭山来禅修,课程结束,带着许多的感动和张讲师的CD,法喜充满地下山了!
但人生的剧变……父亲的中风,生活节奏改变了……
极为孝顺的他,不忍看护对父亲只当病人般照料而己,所以每天下了班从高雄赶回台北,亲自帮父亲做复健、针灸、抱上抱下、无微不至地关怀与照顾。
第一年……他心甘情愿!
第二年……他一样是帮父亲按摩、拍背、洗脚……每天都忙到12点,但他的心开始变质了。除了要担心母亲的身体是否能承受照顾父亲的压力;而老婆这边也开始抱怨他没照顾好妻小。顾了父母,老婆抱怨;陪了妻小,妈妈失落。搞得他身心俱疲……直到最后,只好辞去了工作!
第三年的某一天……想起金刚经,却怎么找也找不到,立刻决定冲上中岭山再去买一套。当天,下着大雨,对于三年没上山的他,迷路了……虽经几番波折,但心灵的渴望,最终还是找到了。
到了禅院,运气很好,在门口巧遇张讲师,抓紧机会,请益讲师:“这三年来,因为总总……,令我过得很痛苦,每天都气血奔腾,要怎样才能解脱?”讲师明快的回答:“练习”。
心想“就这样吗?”“就这么简单吗?”他疑惑着呆愣了一会,再想……讲师应该没听清楚所要表达的,于是原话又请益了一次,讲师依旧还是二个字:“练习”。
这次,文榆更是一头雾水,“我的”痛苦”跟讲师的”练习”有什么关系啊?”。他想下次遇讲师不知何时,非得把握机会,于是更详尽地述说一次…… 最后讲师以着轻松的口吻,多送了他一个字:“‘再’练习!”。
“练习、练习、再练习”,文榆带着这句简洁有力却难以理解的“七个字”下山了。对于生活的磨难,虽对讲师送的这七个字不解,但一直放在心上。
直到办完父亲后事的某个当下,才惊觉到自己真的“练习不够”。
原来自己一直都在往外的怪罪所有的问题……
知要尽孝、要顾妻小,也都有在做;但却没有从“内心–心甘情愿”的关照,到只是“往外–去摆平生活中一一的困境”。
体悟至此,感恩!于是再度报名初阶禅,回中岭山来复训。
他终于找到了答案,虽然三年前的初阶中,品尝到了“烦恼即是菩提”的真境,但课后只停留在那份当下感恩的感动,后续自己并没有继续练习……
“练习、练习、再练习”已融入现今的生活中……
每看到排成一列的健保卡,想到等侯看诊的病人,心急了……提醒自己“练习”;
在纷乱中,把心神收束于内在的脉向,宽和聆听患者的苦痛,要“练习”;
照顾妈妈,贴心关怀;陪伴妻小,倾听心声,需要“再练习”……
黄庭禅是内心禅,课程中能让大家轻松地体悟到根本究竟的解脱真味,但若只光想仰赖着“感恩”、“感动”二词,就想一步登天,进入古圣先贤的不二心法,那是不可能的事啦。
唯有在生活中确实地将张讲师所颁布的“着陆”功课,运用“宽两秒”,安份地“成人成己”,实践七字真言–“练习、练习、再练习”–才是要诀。
声明:
本文为黄庭禅学员练习中的体会分享,过往的心得并不能代表本人修行程度的高低。分享仅为与大家共勉,一同学习进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