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被溺爱儿童症候群”:别让你的爱成为伤害

张庆祥讲师

       编者按:心理学上,有一个名词叫做“被溺爱儿童症候群”。如今患上这种病症的小孩比比皆是,究竟是什么缘故呢?这种溺爱下的成长又会带来怎样不可想象的后果?让我们一起来看看。

1
“被溺爱儿童症候群”

       父母对小孩都是爱护有加的,像我这种50年代之后的人特别有这种感触。那时候的很多电视广告都是打着爱的旗号,新闻媒体也特别喜欢拍一些全家很温馨、父母很疼爱小孩的画面,买个冰箱也要扯到父母对小孩的爱,买个空调、买个车子也是,反正给孩子的爱永远不嫌多,如果天上的月亮能够摘得到,都会摘给他。

       这种心理暗示,已经把父母对小孩的爱鼓吹到非常泛滥。很多父母还没有小孩的时候,他们就会有种幻想,等我的宝贝出生后,我一定每天都要非常的温暖,我要把全世界的爱都给他……当父母对小孩的爱到了一定程度,就会产生很多脱序的现象。

       举个例子,一个小孩家境很不错,父母对他爱护有加,每天还派菲佣在学校门口看护他,下课给他递毛巾、递吃的喝的,甚至还要带他去最干净的厕所;为了让他在学校里得到最好的照顾,逢年过节还安排司机开着豪车给他的老师、同学送礼,确保他上课的时候能够坐到最好的位置,当最好的班干部……

       这个小孩俨然像一座雕像一样,整天被搬上车、搬下车、搬进教室,永远一副高贵的样子,可以不发一语,只要使个眼色,他的菲佣、司机就已经可以帮他解决所有事情。他每天带着最好的糖果、巧克力,扬起下巴跟同学发号施令:今天谁谁谁可以拿糖果,谁谁谁昨天跟我讲话不礼貌,今天没糖果……

       被溺爱的小孩都有一个特征,他觉得自己是老大,在家里人面前可以发号施令,在老师同学面前也发号施令。因为父母的溺爱,可以帮他解决一切后患,他觉得无论走到哪里都可以饭来张口,衣来伸手,呼之即来、挥之即去。

       可是,父母这样的爱护小孩,某种程度上已经剥夺了他的行为能力了。把他养在一个小小的象牙塔里,在他可以挥霍、控制的范围内,他感觉自己无所不能。但当他慢慢长大踏入社会后,他会开始接触到不同的人,会发现其实现实是很残忍的:我们有可能控制公司里面所有的人吗?公司里面会没有分派吗? 我们就不会碰到不喜欢自己的人、碰到用物质买不动的人吗?

       当这个小孩发现很多事都不行的时候,他的挫败感会接踵而至,像晴天霹雳一样一个一个地加注在他身上,他会觉得其实自己是一个多么无能的人,只要一跨出这个象牙塔,立即就证明他其实什么都不是。他被父母掩盖了耳朵和眼睛,以为可以叱咤风云一辈子,他的内心也会生出严重的质疑、自我唾弃和自我毁灭。这也就是为什么有的人读完了博士还不敢面对社会,变成宅男宅女;有的人读书很好、学问很高,但出了社会却连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都没有的原因。

       这种现象在医学上叫作“被溺爱儿童症候群”,就是当孩子还很小的时候,他的父母对他百依百顺,对也好错也好都顺从他,反正只要大吼大叫就能达到目的。渐渐地他会发现,当他大吼大叫时,父母就会匍匐称臣,他也知道这就是他可以当老大的手段,他甚至在学校里也这样,任性、刁蛮、心胸狭隘、排挤他人、自私自利,还有对物质的欲望也非常强烈。

       这种病,正是来自于父母对孩子的爱永远不嫌多,也就是用溺爱去溺死这个小孩。父母不让他接受他这个年纪可以接受的挑战,不让他接受别人适当的批评,给他的就只有不断的赞赏……

2
赞赏教育有什么问题

       现在的父母受西方心理学所提倡赞赏教育的影响,无论何时都使用爱的教育,刚开始大家会发现,有了赞赏之后,小孩子的表现会特别好。可是随着父母不断地赞赏,小孩受到诱发,会一直表现出可以获取赞赏的那些手段,他知道他只要做一件看起来好的事情,父母就一定会给他夸奖,他就会一直去做那样的事情。

       可能本来很普通的事情,但因为父母不断地赞赏,欺蒙小孩,把他变得非常造作,他会去邀功、去邀名。比如他帮助同学,其实并不是出于真诚,而是做成这个样子给父母看,然后就会得到父母的赞赏。

       所以现在的心理学有些东西看起来不错,其实缺乏远见,不能究竟的解决问题。做对了,当然应该被赞赏,但如果做错了,是不是也应该要有所批评和指正呢?如果做对也赞赏,做错也赞赏,什么都赞赏,那小孩就真的是在象牙塔里面,他觉得自己就是老大。

       爱给太多,就变溺爱。一个事情不能够走入极端,爱的教育也要配上铁的纪律。给予赞赏一定要是非分明,要让小孩活在真实的社会里面。因为当他走入社会时,做对了人家会给予赞赏,做错了人家也会马上毫不留情的批判。我们要教孩子面对社会的能力,让他在家里就已经做好准备,让他在家里就开始练习面对赞赏与批判、面对得意与失意时的应对进退。

3
一根鸡腿背后的爱

       鸿海的董事长郭台铭曾经说过这样一个故事:有一次他回老家祭祖,在计程车上,司机跟他聊天,说着说着就哭了。为什么?因为这个司机每天开计程车赚钱,只吃两个馒头两根葱,把剩下的钱都省下来,但为了孩子,他每天一定会买一根鸡腿回去给他儿子吃,他把自己认为是很好的东西都给了小孩。

       有一次这个司机生病了,那天他一样买了鸡腿回去,他的妻子就在旁边对他儿子说:“今天爸爸生病了,应该吃个鸡腿,你每天都在吃,就把这个鸡腿拿给爸爸吃吧。”结果这个小孩居然打了她妈妈一巴掌,说:“鸡腿是我的,凭什么要给爸爸吃?”

       鸡腿为什么是他的?我们平时把小孩惯成这样子,是不是很盲目?这公平吗?当然不公平。如果说,今天我们赚了钱买了一只鸡腿,虽然不多,但是全家人都快快乐乐地分享,那还算有点智慧;但父母都不能吃,只给小孩吃,每天都是如此,这其实是在示范一个不公不义的行为。

       这种惯小孩、宠小孩的行为,我们总以为就是爱。当这个父亲每天这样做的时候,可能还以为自己很伟大,他不知道自己正在溺死一个小孩的天真,溺死一个小孩的自尊,他剥夺了小孩的行为能力,剥夺了小孩面对社会的能力。

       所以,像“再苦不能苦孩子”这种广告词真是害死人,扭曲了整个社会的价值观,把人的正知正见、是非曲直都颠倒了。在小孩的眼里,好像只有读书是最大的事,你们所有人都要侍奉我,因为我读书,以后才会赚大钱,然后你们就会很有钱,所以你们现在侍奉我是应该的。在这种逻辑之下,小孩是完全不会去感恩的,而且无形之中把小孩的观念塑造得如此蛮横,当然就会产生很多脱序的行为。就像这个孩子,为了一根鸡腿就敢打妈妈一巴掌,那以后其它的事还用说吗?

       爱小孩是应该的,正是因为爱小孩,所以我们要让他明白大是大非,要让他有面对社会挑战的能力,让他去面对社会的残酷,让他学会自我反省,学会吃苦,学会对别人感恩和尊重。而不是一直溺爱到最后,让他自由任性地长大,反而剥夺了他面对困难的能力。当他在这个象牙塔里,他以为自己就是老大,一走出象牙塔,才发现自己什么都不是。

       为什么我特别敬仰中华老祖宗?因为老祖宗讲的东西是很深远,不煽情,不哗众取宠,不像那些政客和一知半解的教育家,短视近利。老祖宗一直讲刚柔要并济,礼乐要合一,仁义要并进,这些才是我们做长远教育、让社会长治久安、百年大计所应该要思考的。

——本文来源:《幸福内心禅》第357集

分享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