张庆祥讲师
小树苗妈妈问:我们经常会听到一句话:不要让我的孩子输在起跑点上!听说张校长的子女从小学习各种才艺。您是不是也认同这个观点?身为家长的我们是不是应该让孩子从小多学各种才艺?
人生的起跑线是培养出宽和的心
张校长回复:这句话是天底下最大的谬论。爱因斯坦小时候没有人逼他学数学,到了大学毕业还没找到人生方向。后来进入一个与物理有关、办理专利的单位,他才开始慢慢受到启发,推算出E=mc²。试想一个人大学毕业了,对人生没有什么方向,你怎么会知道他能成为一个伟大的人物呢?你怎么知道人要开窍的时机在哪里?
什么叫做输在起跑线上?一出生就开始学,最后你就会赢吗?听众当中为人父母的应该都会有和我当初一样的心情:看到可爱的小孩,我们就开始编织美梦了,要摘月亮给他,星星能摘得到我都要摘给他。这是母子之间、父子之间多么温馨的画面。基本上所有的父母都是外行人,没有人学好当父母才当父母的。
身为爸爸妈妈的都在想:我一定要让自家的孩子比别人早学习,早点学会英文、画画,我要把他培养得非常聪明。我们以为这样孩子在未来就不会输,但其实不可能。
我们现在经常会看到小小年纪就会苦闷、孤独,不知道怎么跟人相处的小孩。他心里充满着火气,动不动就发脾气、说很烦。为什么?
因为你逼他的时候,他胸中就有一股抗拒。父母不论跟他讲什么,反正跟功课有关的,他就要抗拒。他每天所学到的不是怎么宽和、谅解他人、感恩人事物。而是抗拒!抗拒!抗拒!我要告诉你:你的小孩正是输在起跑线上。因为人生的起跑线就是要培养出宽和的心。
大家仔细想想:在社会上我们所喜欢的人都是会关心人的人。真正当上大主管的人都是以人为本的人,不是只看自己利益的人,而是会照顾、体恤、关怀人的人。所以我觉得培养小孩子,先要培养的就是做人处事的态度,这样的小孩才不会输在起跑线上。
待人处事就是五伦和大小先后。事情该怎么办,我们有自己的权利,也有应尽的义务。我们想要收获,也要付出,待人处事要公平。在家里要会分担家务,跟父母和谐共处。身为家长我们要循循善诱,软硬兼施。你不能只有软的方法,哄着孩子,偶尔也要有硬的方法,刚柔要并济。
举我朋友的孩子为例,男孩子从小都是宅男,一直关在房间里面。偶尔带个女朋友来一下,也是躲在房间里面,偶尔出来就是泡面,然后又躲回去。他的妈妈好担心,四处求救:怎么带他出来?房门关起来,他有一个电脑的世界。
这样就是坏小孩吗?叫他去读书,他又不太读,就喜欢翘课。但他答应父母把书读完、出去找工作,然后又宅在家里,父母拿他一点办法都没有。
后来他当完兵(台湾改革之前的兵役制为强制性的“义务”兵制度,规定每个青年男子,在年满18岁或大学毕业之后,都必须服兵役,健康原因或被法院判处7年以上徒刑者除外),忽然有一天,他跟他妈妈说:“妈妈,我想读书。”他妈妈已经被他骗很多次,大家都觉得这小孩子的话不能听的。但是这一次他是很认真地要求。他妈妈说:“好,我再信你一次,让你把未完成的学业完成”。他就把大学读完了。
以前当宅男的时候,身体很虚胖,脸上长满痘。不过我们最近看到他,真的完全是两个样子。现在的他是个型男,也已经结婚了,对父母也很好,有稳定的工作。
大家一定在想为什么会变成这个样子?
如果我们说不要输在起跑线上,他早就已经输了20年了。他的妈妈虽然一直忧心忡忡,但她也是一位仁慈的妈妈。她很担心,四处求助,连求神问卜也问过了,但是孩子就一直宅在家里。妈妈拜土地公公、拜哪吒(是中国古代汉族神话传说人物之一,在台湾当地很多人信奉。)都没有用,他就是宅在家里。后来他宅久了竟然有点厌倦。
我觉得古人教育有一点很重要就是:父子有亲、母子有亲。小孩宅在家里,他的心结在哪里?估计心理医生、学校的心理辅导老师也不清楚。孩子就是觉得你们成人头脑都是装土,讲的道理都是废话。
他成天沉浸在自己的虚拟世界。他的好奇心不是无穷无尽的,当他对网络的好奇耗尽了,宅在家里够久了,他疲惫了,突然在某个时刻,他就有一个想法,世界这么大、外面的太阳这么好,再加上去当兵的历练,他终于跟人有正常接触了。就这样虚胖的肉男变成型男了。
兵役结束后他就开始在想:我要有一个全新的开始,一个崭新的人生,再读几年书吧。当他真正想读的时候,数学、物理其实都是很简单。真正想学习的时候,自己会想办法解决难题。
——本文来源:《幸福内心禅》第150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