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者:曹红
(接上期)
耕读第四第五日,雨不停下,有时堆草,有时挖石,劳作从早到晚,和雨声一样,丝毫不得停歇。晚上分享体悟时,学子们不约而同,情绪低落。外境,对我们内在的影响,不言而喻,有或多或少的影响。那两天,我的脊背被汗打湿,腿上雨衣遮不到之处,被雨打湿,整日冷冷湿湿贴在身上。漫山的雨,无可逃遁,胸中升起的气血,像风过山谷,阵阵涌流。无处可逃时,只好用起讲师的心法,回来观照黄庭一窍里的那股气血。看到那股本来清净的气上,攀附着此刻的情绪。登峰造极的疲惫,身体在湿冷里的难忍和畏惧,在四面雨声阴霾里的心有戚戚。在时刻的内观中,接纳心的那种沉重隐忍,和身的疲劳湿冷。渐渐看到这五味杂糅中,有一种清明,它时刻都在,如静水深流。像拨开满山的枯枝零落,看到坚实的山体一样,心里忽然自在许多。《心经》里说,观自在,就是当下的这种状态吧。
明天过来,天气晴暖,走下好汉坡,开始挖石。所谓好汉坡,是出工时还能轻缓地下坡,收工时,那陡峭的坡度,让本来酸痛的腰腿,接受一天里最后一次沉沉的考验。前几天,出工去砍草的那个山头,路长,坡陡,大家走得气喘。正元师兄说:“有一次问讲师,爬山怎么样不喘?讲师说:‘一般人会着意于踏地使力的那条腿,为啥不关注放松的那条腿?’”大家一试,果然好很多,胸膛口火热的气血松缓一些了。
挖石,大家三三两两,按照之前的方式,运作起来。书院的菜地,都是开山扩岭而来,如前几日我们在另一个山头砍草,也是书院准备再增加一些田亩。砍去密织生长的杂错草木,开平山地,再覆盖和入堆肥的泥土,所以山石很多。一畦菜地,两人相互面对,一层一层挖开土 ,找土层下的石块。腰是痛的,腿是酸的,心是有些紧的,所以,动作是慢慢悠悠的。愈是如此,感觉愈是不堪疲惫之苦。有摩托机车的声音,讲师一下子就站立到了跟前,一袭宽松布衣。大家立刻肃然,只是低头劳动。讲师巡视一遍地头,立马看出效率不高的原因。于是逐个指导,从运锄头的方式,到如何挖土、捡石,才能无漏网之石。我和同伴挖到一块很大的石头,讲师赶来,提着一根粗长的铁撬。试一试,一下,两下没能撬出来。围着大石,讲师从各个角度,撬一下,再撬一下,感受他从丹田里使出来的力量。此时的讲师,棉质的衣裤,泥渍斑斑,但依然充满禅师的威仪。讲师说自己“穿上禅服是禅师,脱下禅服就是农夫”。
我一时有点恍惚,想仔细把他和那位讲经说法的禅师联系起来。我就是缘于听过他讲解的《六祖坛经》,而起念想亲见这位明师的,从而来了中岭山。先是经年前的一日初读《六祖坛经》,甚为相应。后来有缘听到讲师的诠述,深感直指人心原来如此,对于一直无处而入的明心见性,也一窥真貌,有了修习的方向。此刻,讲师撬出了大石,我们继续挖土搬石。土 ,一捧一捧在手,运入簸箕,细细感受泥土的质地和温度,原来,和大地最亲密的连接,就是以这样深深俯向大地而耕作的方式啊。当下,心生虔诚和温暖,手脚麻利很多,胸膛里有松缓深长的热和温暖。在这体力极度消耗的时分,而忽然生长出来的气力,仿佛从未知的身体深处,地下泉涌一般迅疾而来。在无知无觉时,就滋养全身,深彻绵长,源源如缕。
耕读七日,回头看时,一晃而过,只有自知,当时是一天一天,和日子相捱而过。每一日,都怀有好奇,对于明天的来临,喜忧参半。明日,或许,会有心性上的突破?明日,自己胸中的一窍会有什么样的发生?讲师或瑞穗姐常会问大家:“今天,是乐活多还是苦活多咧?”我们懂得是一种提醒,醒示大家在最苦的当下,觉知那苦的情绪,与之和平相处,也体悟心性里那如如不为外境所动的清静,在苦里回来找到最深沉的快乐。我好奇地看着每一个明天,每一个下一刻,除了不断回来观照胸口的气机,好像,并无啥了不得的感受。
七日一晃而过,晚上,齐聚讲堂,听讲师答疑解惑。讲师静静听大家的提问,回答时深入浅出,娓娓道来。七十多岁的罗妈妈,连日来和我们一起,辗转劳作于田间山地。她问讲师以什么样的姿势站桩是正确的?讲师于是给大家演示,但见讲师布衣禅服,侧身而立,目光炯炯,白日握锄耕种的双手,此刻结印覆于下丹田,膝缓缓屈下,和脚尖在一条直线。每一位学子都眼神发亮细细看,回忆到此,我仿佛重回中岭山黄庭书院的大讲堂,亲见讲师慈悲的音容,眼睛和心间有深而微的暖热。
关于“耕读”,讲师在第一天,和之后喜马拉雅的直播互动中,都有他独到而入世的见解:
耕读是一种最有诗意、最美好的文化。
耕:就是在各行各业上,付出自己的心力。
心是否安宁幸福?所以要耕心田。古代的人遁入空门,一辈子在耕耘他的性命。
用嘴巴朗读古人智慧的经典是读;用眼睛看,观察一个事情,理解一个事情也是读。
耕,所以养身;读,所以明道。
读而废耕,饥寒交迫。耕而废读,礼义遂亡。
从黄庭书院回到家乡已两周有余,重回生活的一亩三分地头,每日工作,家事,静坐,站桩,读诵经典。有一日夜晚静坐,眼前一直浮现一条宽阔的河流,奔流着滔滔之水。初起心中有些微微悸动,后来只是静静看着那河水一路奔流。彼时,腿痛渐渐剧烈,心中由腿痛而生出不适,但是河水在继续流淌,好像自洪荒而来。于是依然静观,观到腿的麻和痛,观到心开始自在,观到河水依然奔流,观到激荡的河流深处有一股深静的力量,一如我们的心性。原来,日日在山中,每一日的耕作付出,当时只道是平常,在无知无觉里,醒悟的种子悄然落入心地间。
声明:
本文为黄庭禅学员练习中的体会分享,过往的心得并不能代表本人修行程度的高低。分享仅为与大家共勉,一同学习进步。
——来自电子报第二百六十三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