张庆祥讲师
编者按:阳明先生的学生中,有很多是犀利有才的人,你看顾东桥给阳明先生设着套儿来跟先生辩论,如果没有对自己的本心本性有真知灼见,真的会被这些满腹才华的学生给问倒了,来看看阳明先生的精彩回答!
《王阳明传习录》原文:
舜之“好问好察”,惟以用中而致其精一于道心耳。道心者,良知之谓也。君子之学,何尝离去事为而废论说;但其从事于事为、论说者,要皆知、行合一之功,正所以致其本心之良知,而非若世之徒事口耳谈说以为知者,分知、行为两事,而果有节目先后之可言也。
舜的大智慧是源于好学多察吗?
顾东桥是阳明先生的学生,他对阳明先生说“舜也是好学的人”。顾东桥说的这句是出自于《中庸》。
“子曰: 舜其大智也欤!舜好问而好察迩言,隐恶而扬善;执其两端,用其中于民,其斯以为舜乎!”
这段是说,舜有大智慧,舜的大智慧是善于发问、善于体察切身的事情,不索隐求怪,隐恶而扬善,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。
顾东桥之所以只挑这一句,是他一直觉得要有大智慧就要多学多闻,他有点不认同阳明先生提倡的学问的根本是在内,于是他举出《中庸》的句子来证明舜也是好学多察的。
阳明先生是博览群书,熟读四书五经的。顾东桥只举出“好问好察”这一句,却把“执其两端用其中”给省掉了,阳明先生一眼就看出来了,他点出了关键的枢机——舜的大智慧恰恰是因为能“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”!
阳明先生说“惟以用中就能致其精一”,“用中”就是不偏不倚,不偏不倚就能“致其精一”。
“一”就是道心,就是良知。“精”就是没有杂质,没有人的私欲,只剩下良知。
阳明先生对顾东桥说:你所谓的舜的好问好察,不是在外在的地方,舜好问好察的是良知。
知行合一是做学问、为人处世的根本
王阳明说君子的学问,哪里会让我们离开该办的事情,哪里会让我们离开人伦,这是不可能的事情啊。我们与人应对进退的道理,都是要本着良知,知行合一的。
什么叫“知行合一”?就是不论说什么话做什么事,都是本着良知的。这个良知是不可以拿开来另外说事理的,这是不行的!
各位看看,华尔街的人赚那么多的钱,为什么我们说他们是金融大鳄,因为他们没有良知啊。美国50%的财富由1%的人掌控,在法律上,这是合法的,可是他们心里有没有不安呢?如果一个人没有良知,他就不会去衡量,他只追求自己利益的最大化,他就不会说自己是错的。
现在的事情很多都是用法律来衡量,
虽然用法律来衡量的事情都是对的,
但是
符不符合良知,
对社会有没有帮助,
对人们长久有没有好处,
这是很值得深思的。
君子不是离开该办的事情,不是不管人伦义理,而是在待人处事中,本着自己的良知。这也是检验良知的机会,不是那些只崇尚诵读经典的人所能明白的。
如果把“知行”分成两段,不管良知根本,只学了很多礼节很多技巧,这就会沦为功利主义,沦为只为私人谋利益的手段而已,跟良知毫无关系。
所以要抓住“良知”这个根本,才是一个道地求学问的人。
阳明先生说,“行”没有“知”做根本的话,那些“行”叫作妄行。“知行合一”必定要以这个为根本,才是正确的求学问、做学问的方向。
——本文来源:张庆祥讲《传习录》(喜马拉雅85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