张庆祥讲师
问:有一问题一直迷惑,外面的事物有美丑、对错、善恶、思想有正邪,都是人心的分别对待知见所引起,观照内心只是一团气,一股能量,知见卸下来,善恶两不住。君子观照内心只是一团气,化解负面情绪有利于造福众生。可是小人观照内心也只是一团气,化解羞耻心会让他做坏事时更加肆无忌弹心安理得。佛法是提倡善念善行,拒绝恶念恶行,可是为什么又让善恶两不住?
我体验过光明的思想和行为内心就安宁愉悦,卑污的思想和行为内心就感觉挂碍。一心追求正念正行,当出现恶念恶行就厌恶,喜欢以正压邪,但是很难成功。
张讲师答:佛法说「无善无恶」指的是心性的本貌,但这并不表示无善无恶的人不会去行善,相反的,因为没有了恶的拖累,他反而会更无挂碍的去做一切对自己及众生有益的事,然而此时他并不认为这叫善,只是众生觉得他很善良而已。这种境界便是儒家所称的「至善」,加个「至」字,来和一般人所认为的善有所区别,这种善是止于「无善无恶」的善,因此叫「止于至善」。
一个人做了善事,却认为自己很善,那便不是真善了;因为得意于自己站在善的这一方,才得以安心,而这种安心,也不是究竟的安心之道了。因为这种善、这种安心,依然在对待分别的范围内打转,当恶念涌上来时,每次都要忙着时时勤拂拭,忙着举另外一端来压这一端,那就像不断拿着石头压草一般,会奔忙一辈子的,这充其量也只是小乘之道罢了。
为了帮助众生究竟解脱,佛陀才提倡「无善无恶」的办法,这办法不只要把恶拿掉,最后也要把卡在心头气机上那个「善」的知见都要拿掉才行(是从心头气机上拿掉善的知见,而不是拿掉善的行为)。而能达到这个目标的,便是直指人心的观照之道了。
而您担心这个观心的学问,把人的恶念拿掉固然好,但在把人们心中的羞耻或害怕拿掉之后,岂不是助纣为虐,让这个人更容易有勇气去做些伤天害理的事吗!这个顾虑是不存在的。因为心头气机对一个人的罣碍,要减小就会全面的减小,要增加就会全面的增加,这个小人若有能力透过观照清静的心性,把攀附在心头气机上的知见拿掉的话,那就不只能把「羞耻」的罣碍拿掉,也能把「贪心」的罣碍拿掉了,那也就是这个观照的方法,实际上已经有效帮助这个小人转变成一个自自在在、光明磊落君子了!在他舍离一切私欲的罣碍之后,就更能有智慧及勇气去为众生做有意义的事,又怎会回过头去做些偷鸡摸狗的事呢!因此您问的问题是不存在的。
这就好像曾经有人问我说「我看佛陀比我还贪,众生只不过贪个小小的名利,佛陀贪的是天上大大的果位,那不是比众生还贪是什么?」基本上这个人完全不了解「佛」是什么,所以才会问这个完全不可能存在的问题。因为佛是「觉」,「觉」就是彻底舍离了贪嗔的罣碍之后才证得清静的真觉,既然是彻底的舍离了贪嗔罣碍才能成佛,又怎能说诬指佛比众生还贪呢?而您问的问题也犯了相同的误会。
最后我要补充一句:一个已经开始学习反观自心实相的人,再怎么样也不会比对自己的心一无所知之前更坏,你所要担心的是那些还没开始观察自心的人,而不是正在学习解脱内心罣碍的人。您说对吧!
——来自电子报第二十六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