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昼夜,一生死:什么才叫“活个明白”?| 阳明心学探秘

张庆祥讲师

如何在须臾之间,知晓生死之道?

       《王阳明传习录》原文:
       萧惠问死生之道。
       先生曰:“知昼夜即知死生。”
       问昼夜之道。
       曰:“知昼则知夜。”
       曰:“昼亦有所不知乎?”
       先生曰:“汝能知昼?懵懵而兴,蠢蠢而食,行不着,习不察,终日昏昏,只是梦昼。惟‘息有养,瞬有存’,此心惺惺明明,天理无一息间断,才是能知昼。这便是天德,便是通乎昼夜之道而知,更有甚么死生!”

1

       我们真能清楚明白地知道白天?

       萧惠请教阳明先生,这个“生死”究竟是怎么一回事。

       阳明先生回答说,“知昼夜即知死生”,你能够明白这个白天跟晚上,你就能明白生死。

       萧惠一听迷糊了,我问的是生死啊,你怎么说到昼夜上去了?那请问先生,什么是“昼夜之道”?

       阳明先生说,知道白天就能知道晚上。

       这时萧惠简直快晕了,难道白天有什么不知道的吗?

       他想白天就是天亮亮的,晚上就是天黑黑的呀,这有什么不清楚的?

       阳明先生反问萧惠:你真能够清楚明白地知道白天?

2

       “知昼夜”是知什么?

       在这里,阳明先生说的“知”是指什么东西呢?这“知”不是指知道,也不是指知识,是指感觉,内心的感觉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。

       阳明先生继续说,其实一天之中,大多数的人都是懵懵懂懂的。糊糊涂涂地起床,愚愚蠢蠢地吃饭,做了大半天的事却对内心没有一点点的感觉,习气不断地奔腾,却没有任何的觉察,整天昏昏沉沉地过日子,醉生梦死像在梦中一般。

3

了知内心的变化才是关键

       在一天中,我们每个人都做了许许多多的事情,为什么阳明先生却说我们大多在“懵懵懂懂、糊糊涂涂”地做事呢?

       阳明先生的话,永远都落在心里面。他是要告诉我们,我们一切的感受、言行都受控于某个东西。比如 “吃东西”,为什么说我们愚愚蠢蠢的呢?

       当我们吃到一个好吃的东西时,只会知道东西好吃,但是,是什么推动着你,让你想继续去拿?这股推动的力量来自哪里?这很关键!我们试着来找找……

       美食当前,有没有想吃的感觉?那个感觉一定在你身中哦,找找看,它在哪里?

       再来,哇,好一锅热气腾腾的美食!回来感觉一下自己的胸口,当那个“想吃”的感觉兴起时,胸口有没有痒痒的?

       咦,画风突变,胃口全无。胸口有没有堵堵的?刚才那痒痒的想要吃的感觉不见了。

       是的,真相就是如此!是胸口的痒催促着你继续去拿,当这团气变成堵堵的,你就停下来不想再拿了。真相只是如此,而我们完全不知道,任由习性奔腾。

爱嫉妒的,
整天都在嫉妒,
爱生气的,
一点点事都要生气。
我们眼睛瞪得大大的,
以为自己什么都看到,
却唯独看不到自己的内心,
对于内心不断的变化,
一点点觉察都没有,
终日昏昏,做着白日梦。

4

如何从人生这场大梦中清醒过来?

如果你没有感受过你的内心,
没有照见内心的真相,
那便是在梦中。

       那么问题来了,如何从这场梦中醒来?

       阳明先生为众生指明了一条出路——惟“息有养,瞬有存”。其实这是他引用一位15岁少年的话。这位少年的名字叫张载,那句传颂不衰的“为天地立心,为生民立命,为往圣继绝学,为万世开太平”的话就是张载说的。

       当一呼一吸之间都能养自己的浩然之气,任何时候都光明磊落、无愧天地,我们的心便随时都是灵活清醒的。

       当我们时刻能观照内心气机的本真,不间断,不退转,这个时候,我们才有资格说对于昼夜是清楚明白的。

       在这个“生死、昼夜”的问题中,萧惠所想的所关注的都是向外的,他看到白天的亮堂、晚上的漆黑,看到出生死亡的现象,而阳明先生却不断引导他向内,所讲的话永远都落在心上。

       《易经》系辞传里有一句“通乎昼夜之道而知”,此“知”便是我们的真知,若能对内在清楚明白,还分什么生死?生也就是这个知,死也就是这个知,不过如此!

本集完整音频《张庆祥讲传习录》第69集

本集完整视频《张庆祥讲传习录》第69集

分享: